序號 | 任務名稱 | 主責單位 | 三季度工作進展 |
3 | 深入實施科技冬奧示范項目,全面展示5G通信、云轉播、人工智能、氫燃料等最新科技成果。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冬奧組委 | 云轉播、人工智能、氫燃料等科技成果已在冬奧會期間應用。 1.自主研發5G 超高清云轉播平臺、5G 云轉播背包等,完成多地實時連線演練,在冬奧會開幕式暖場環節以錄播方式在鳥巢大屏上展現;完成閉幕式央視《雙奧之城一起向未來》直播節目,為該節目提供三路高質量直播信號畫面;提供“自由視角”拍攝服務,在云頂滑雪公園完成13場比賽公共信號直播制作。 2.研發多場景智能安全預警防控應用系統和全人種“一臉通”智能通行系統,可對重點人員進行軌跡追蹤和精準定位,并可快速篩選密接人員。在冬奧會開閉幕式提供安全和防疫保障支撐,“一臉通”設備過機近600人次,軌跡追蹤數據共計434萬余條。 3.研發低溫環境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實現氫燃料客車車載儲氫壓力達到70MPa,搭載全氣候電池滿足低溫運行需要,賽時共投入312輛氫燃料電池車保障冬奧運輸任務。 |
9 | 一體推進冬奧防疫和城市防疫,嚴格落實賽時進出京等管控措施。做好與張家口疫情防控政策銜接,確保人員安全順利往返。 | 市政府辦公廳協助北京冬奧組委相關部門,市運行保障指揮部相關工作組,市衛生健康委,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秋季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通知》等,累計形成日報告92期。 2.加強重要會議活動疫情防控管理,扎實做好北京市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2022年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工作會議、機關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等的疫情防控工作。 3.各辦公區堅持掃碼、登記、測溫,持續加強公共場所清潔消毒通風,部署委領導帶隊開展系統性疫情防控檢查,加強日常檢查抽查,不留死角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
17 | 堅持把總規作為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 |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8月9日組織召開北京辦公室“一處七辦”工作會議,加強統籌調度; 2.加強督查督辦,會同第三方評估機構及時跟蹤掌握項目任務執行情況,聚焦存在問題的項目任務,三季度開展實地調研1次、線上調度會議1次,推進工作落實落細;建立秘書處和專項辦月度工作信息簡報制度,已正式印發4期; 3.加強頂層謀劃,啟動編制2023年工作方案,凝練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關鍵事項,計劃在9月底形成第一版; 4.加強決策支撐,形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展情況報告》現已按程序報市委市政府,同步報科技部審閱;三季度高水平編制印發4期北京辦公室工作簡報和2期“一處七辦”月度工作簡報。 |
35 | 實施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重點任務工作方案,統籌落實通勤圈、功能圈、產業圈清單任務。 | 市京津冀協同辦,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國資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完成了《本市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重點任務落實工作方案》《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十四五京津冀規劃實施方案本市任務分工》《本市十四五時期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分工方案》《推動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工作方案》《本市對口幫扶張承環京津相關地區任務分工》等京津冀協同發展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分工任務梳理,有關京津冀協同發展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問題整改任務,上級有關批示指示以及重要會議明確事項,并制定《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2022年重點任務督查方案》。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天津寶坻中關村科技園桂曹妃甸示范基地管委會等召開視頻工作會議并先后赴天津寶坻、唐山曹妃甸調研。 |
36 | 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交鑰匙”中小學項目竣工交付,加快建設醫院項目。實現京雄高速北京段主體工程完工,持續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引導創新要素集聚發展。 | 市京津冀協同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中發展集團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召開視頻座談會,許強主任、張繼紅書記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張國華主任就雄安中關村科技園選址、合作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 2.協調雄安新區管委會與中關村信息谷公司對接,進一步謀劃項目合作,推動雄安中關村科技園項目落地。 3.7月31日,市委副秘書長、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協同辦常務副主任沈彬華同志帶隊赴雄安新區開展調研座談。市科委在座談發言中表示,盡快推動雄安中關村科技園規劃的編制工作,并盡快聯合印發。同時,建議充分發揮雄安新區目前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對新產品應用、新技術推廣的需求帶動作用,通過應用場景建設,共同推動一批北京的科技企業和技術成果在雄安落地。 |
39 | 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研究制定京津冀技術協同創新整體布局建議方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產業協同發展。落實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實施方案,推進本市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推動京津冀區域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京津冀協同辦,市財政局,大興區政府 | 1.持續推進唐山智能制造產業賦能平臺建設; 2.重點圍繞人才培養方面,組織開展“智造學堂”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培訓活動2期;圍繞產業服務方面,深度挖掘行業龍頭企業需求,通過創新資源優勢和技術能力,加速應用場景落地,推動產業升級改造。 3.支持北京經緯恒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緯恒潤”)等行業龍頭企業跨區域開展創新活動; 4.推動天海開展車載液氫儲氫瓶、運輸用液氫罐式集裝箱及站用液氫儲罐關鍵技術研究。 |
42 | 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化發展,鼓勵圍繞重點領域協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完成我委作為主管部門的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組織推薦工作,完成14家單位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組織推薦蓋章手續。 2.組織開展在京1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一對一座談和實地調研,并形成調研分析報告。 3.做好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服務保障工作。
|
43 |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速學科交叉融合,加快科研范式轉變,鼓勵開源創新,在未來科技前沿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1.人工智能領域:推動“悟道2.0”大模型更新迭代,悟道CogView2文圖生成模型的圖像生成達到真實拍攝效果,CogVideo模型可以根據文本生成高質量視頻,模型由文本生成圖像和視頻能力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發的FastMoE技術自開源以來,已有阿里達摩院、華為泊松實驗室、網易伏羲實驗室、鵬城實驗室、之江實驗室、國家并行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多家研究機構進行使用。 量子領域:基本完成工業級緊湊型200太瓦超強激光器技術、桌面型同步輻射光源技術。 2.在智慧能源領域,完成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組建;在人工智能領域,完成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
44 | 聚焦信息、生命、量子等領域,推出一批新的戰略舉措,推廣“揭榜掛帥”機制,支持多元創新主體開展通用底層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領帶動產業發展。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一是圍繞集成電路雙“1+1”工程科技攻關需求,在先進工藝設備自動化軟件和產業級晶圓磁光克爾測試設備等方向發布榜單,目前正會同發榜單位進行揭榜單位遴選。 二是圍繞醫藥創新品種及平臺培育專項中醫療器械領域,重點支持新冠檢測技術、高端植介入醫療器械、醫療手術機器人及核心部件等4個重點方向,對標同領域國際領先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明確考核指標,按照“揭榜掛帥”方式遴選最優研發團隊、最佳解決方案。 |
45 | 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制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計劃和技術經理人工作方案,推動建設70家左右技術轉移機構,布局15家左右概念驗證成果轉化專業平臺。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教委 | 1.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聯席會各成員單位落實《條例》重點任務.編寫10期科技成果轉化信息簡報。調研對接20余家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研究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計劃。完善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評價方案。開展中關村“火花”等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活動53場,累計推介248個成果項目。 2.完成《關于推動北京市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北京市技術轉移機構及技術經理人登記辦法》報審等工作,并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科技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22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組織協會及基地開展3場技術經理人培訓,累計培訓近400人。推動高等院校、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累計引進技術經紀人(經理人)30余人。 3.修訂概念驗證平臺資金支持政策,召開資金支持政策宣講會。完成2022年概念驗證平臺項目征集和形式審查工作。技術轉移機構通過許可、轉讓和作價入股在京轉化落地成果215項。 4.修訂技術轉移機構資金支持政策,召開資金支持政策宣講會。完成2022年技術轉移機構項目征集和形式審查工作。完成概念驗證項目征集工作。 |
46 | 推動發起國際重大科技合作計劃,支持在京科研機構與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共同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深化公共衛生、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綠色能源等領域國際科研合作。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不斷完善人類蛋白質組計劃運行管理機制建設,成立了由諾貝爾獎獲得者Aaron Ciechanover、鐘南山院士、高福院士等專家組成的科學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與核心專家組,形成了較完善的國際化組織機制和運行管理架構。截至目前已經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賽默飛世爾科技(美國)、布魯克科技有限公司(美國)等國際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簽訂14份MOU |
47 | 全面落實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若干措施,在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上求突破、謀創新,滾動推出新的先行先試政策。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會同市相關部門梳理推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落實工作進展情況,起草形成報告報送市領導;聯合科技部戰略規劃司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階段性成效總結,為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等做好準備。 2.積極協調籌備市領導帶隊拜訪相關國家部委支持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落地等重點工作,目前已完成對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的拜訪工作。 3.印發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落實基本訴求和任務要點;研究提出下一批先行先試改革若干政策建議,并征求科研及管理人員、領域專家等意見,持續研究完善。 4.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會同市財政局、北京市稅務局、海淀區政府等部門在中關村示范區核心區宣講解讀已出臺的改革配套政策。 |
48 | 制定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行動計劃,改革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支持引入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服務機構和人才,提高創新服務能力。優化調整中關村“一區多園”空間布局,整合園區資源要素,為優質企業提供有效發展空間。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規劃自然資源委 | 1、形成計劃初稿,分報部、市主要領導,同時不斷圍繞世界領先園區的實施路徑、成果轉化、產業布局等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調研 2、9月13日,王志剛部長召開專題會,聽取建設方案編制進展,肯定專班前期工作,就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思路把握、國際比較、具體措施等做出修改指示。相關情況已同步報送市政府。 3.深入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分園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向17個分園發放5輪問卷、設計調研問題123項,全面分析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亟需解決的管理運行體制、平臺公司建設、產業園區運營等九個方面問題報陳吉寧市長專題會研究。根據會議精神,落細落實指導意見,對各分園發展面臨的個性化問題逐一診斷,形成分園發展問題診斷書和下一步優化提升建議并印發各區,指導、推動各分園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委領導帶隊與昌平、石景山、順義、大興、延慶、東城、房山等區對接分園改革提升方案,堅持“一園一方案”,突出“一園一特色”,抓好分園改革提升工作。 4.啟動實施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調整優化,針對中關村示范區現狀產業用地、居住用地、非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以及待建用地等方面開展調研梳理。圍繞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空間演變的規律與趨勢等7項重大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形成《中關村示范區空間優化提升工作機制組建方案》。 |
49 | 實施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打造100家左右優質創業孵化服務機構,以新的體制機制布局一批高水平共性技術平臺。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1.完成孵化器支持政策修訂,積極開展標桿孵化器建設支持政策宣傳,面向孵化器開展政策培訓12場以上。組織實施標桿孵化器支持項目,制定該專項實施方案,推動各區科技和園區主管部門進行項目推薦。截至目前,已完成創業服務機構績效后補貼支持項目的專家評審和實地核查,擬支持40余家機構;同時,已凝煉培育類標桿型孵化器建設儲備項目20余個,凝練引領類標桿型孵化器建設儲備項目10余家,正在開展進一步凝練,以及推動相關機構完善建設方案。研究制定促進孵化器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標桿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 2.將共性技術平臺納入新版“1+5”政策支持范圍,支持平臺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組建多層次人才團隊、一體化支持平臺加大專業設備設施投入、開展共性技術研發攻關、加快科技成果溢出轉化等,構建共性技術平臺體系,不斷優化產業創新生態。 |
50 | 發布實施創業投資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措施,打造和完善科創基金投資生態鏈。加大力度吸引天使、創投等資本在園區聚集,引導開展長期投資、硬科技投資。支持北京基金小鎮健康發展。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監管局,北京證監局,朝陽區政府,房山區政府 | 1.截至9月20日,科創基金新增立項20支子基金,投委會新增投決7支子基金。 2.舉辦6場前沿行業交流活動、4場融資路演活動。 3.6月,我委正式印發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并開展政策宣講、項目征集,目前正在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 4.制定并印發我委政府投資基金出資份額轉讓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選取指引等配套政策。 |
51 | 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生態能級,強化基礎前沿布局,實施研發投入倍增計劃,推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三個優勢領域率先占據制高點。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訓練平臺、區塊鏈算力平臺、開源與前沿芯片研究院建設。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產業,加強高精尖產業組織。 | 海淀區政府,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梳理分析東升科技園、中關村軟件園等產業園區發展問題不足,提出優化提升建議。推動北航、北理工依托大學科技園申請未來產業園建設試點,以市政府名義正式向科技部、教育部報送試點工作方案。 人工智能領域:支持智源研究院推動悟道大模型更新迭代,悟道CogView2文圖生成模型的圖像生成達到真實拍攝效果,CogVideo模型可以根據文本生成高質量視頻,模型由文本生成圖像和視頻能力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支持智源研究院發布全球最高精度的秀麗線蟲模型“天寶1.0”。 量子領域:1.低溫單光子探測器為關鍵技術之一,已初步達到約300KM通信水平。2.基本完成工業級緊湊型200太瓦超強激光器技術、桌面型同步輻射光源技術。3.完成百比特量子芯片樣片制備及測控系統研發,正基于該芯片和測控系統開展相關實驗。 區塊鏈領域:在長安鏈底層架構中成功嵌入高性能抗量子密碼模塊,使長安鏈能夠對抗目前已知的傳統密碼攻擊和量子攻擊。研發面向區塊鏈底層的自主可控P2P網絡若水,支持大規模萬級節點組網、可擴展的安全傳輸協議,提升面向多場景應用的網絡傳輸效率和性能。 集成電路領域:推動創新主體持續開展核心新型架構、適配軟件工具鏈、軟硬件協同等關鍵技術攻關。摩爾線程的全功能GPU已送至浪潮等國產整機廠商進行測試和適配。推動中科馭數DPU芯片投片,并完成軟件平臺搭建和軟硬件適配優化,推動希姆計算制定RISC-V矩陣計算擴展指令集。 |
52 | 加快懷柔科學城創新要素聚集,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與運行,力爭開工建設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大科學裝置,在戰略必爭和補短板領域規劃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探索面向全球的開放共享機制。 | 懷柔區政府,密云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按照預算編審會審議通過的 2022年“懷柔科學城成果落地”專項征集通知和項目評審方案,經征集、推薦、線上申報、形式審查、通訊評審、擇優推薦等環節,形成擬支持課題清單,涉及科學儀器領域、新材料領域、空天領域、能源、地球環境領域,目前正在按照程序報請領導審批后報主任辦公會審定。 |
53 | 推進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建設,“生命谷”加快實施生命技術趕超工程,推動腦科學中心二期項目竣工;“能源谷”圍繞綠色能源等6個細分領域布局21項關鍵技術,強化底層技術攻關;沙河高教園建設國際能源電力創新中心等5個轉化平臺,搭建3個校企協同創新實驗室,促進產教融合。 | 昌平區政府,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委 | 聚焦“能源谷”,以項目帶動,推動未來科學城入駐央企與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靖天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氫能、儲能、CCUS等領域協同創新。氫能方面,支持國電投氫能公司圍繞自主大功率燃料電池、碳紙及其關鍵基材等開展技術攻關。電堆方面,150kW級電堆,體積功率密度5.1kW/L。碳紙方面,完成實驗室基礎型碳紙工藝定型,已具備小批量制備能力。儲能方面,支持國電投完成kW級電堆設計,并完成千毫升級的碳氫化合物膜材料放大生產。CCUS方面,支持低碳院圍繞二氧化碳捕集篩選吸附材料,并開展市售蜂窩模塊相關實驗和測試。 |
54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導產業,承接“三城”150項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1.組織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與理想汽車對接,根據整車需求開展車規芯片測試能力建設,并開展新能源汽車能效優化分析與研究,助力新能源汽車芯片國產替代及優化提升; 2.通過“揭榜掛帥”組織“信號控制策略優化”項目,發布榜單,完成評審工作,充分挖掘路口智能網聯全量數據的價值,實現路測設備控燈的多場景信號控制策略開發,成果將在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進行真實交通場景驗證,并不斷迭代優化,進一步提高示范區智能信控水平; 3.組織小米機器人與北理工、清華大學等單位對接,針對機器人關鍵技術開展合作開發,持續推進小米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建設3000平米的機器人加工與測試基地。 |
55 | 順義區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車、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促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盡快取得成效。 | 順義區政府,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1.第三代半導體工藝平臺方面,國聯萬眾工藝平臺已經完成凈化裝修,設備已入場,正在進行水電氣調制,預計年底前完成,國基科航已購置設備70臺套,并具備測試服務能力,已累計為10余家客戶提供測試服務; 2.理想汽車產業園二期項目在中關村順義園臨空板塊開工,項目總投資13億元,總占地5.86萬平方米,預計2023年年底交付使用,建成后將成為理想汽車總部又一個集辦公、科技研發于一體的產業園區; 3.理想汽車產業園二期項目在中關村順義園臨空板塊開工,項目總投資13億元,總占地5.86萬平方米,預計2023年年底交付使用,建成后將成為理想汽車總部又一個集辦公、科技研發于一體的產業園區。 |
56 | 布局一批帶動性強的重大前沿產業項目和產業服務平臺,超前培育量子信息、碳捕捉等前沿產業,培養產業梯隊。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新挖掘和延續支持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國際或者行業領先的的先進技術的前沿技術企業。如,中科晶源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臺納米級電子束檢測和量測裝備,整體技術指標已達到甚至超越阿斯麥國際巨頭水平,解決了卡脖子問題;未磁科技自主研發的原子磁力計技術在國內暫無競品,在國際上已達到領先水平,基于該項技術推出的心磁圖儀性能指標領先;大橡科技結合了干細胞、微流控、生物組織工程等技術,開發了三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IBAC類器官芯片平臺。 |
57 | 滾動推進集成電路重大項目,落地第三代半導體功率電子、射頻器件等一批重大項目。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順義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持續推動美芯晟與燕東基于8吋全國產化裝備建設高壓大電流BCD工藝平臺,開展工藝開發驗證和工藝流程優化,截止2022年8月底燕東為美芯晟提供產能達3000片/月。推動賽微電子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項目建設,目前已建設完成一期產能10000片/月,持續推動產能爬坡,同時正在建設二期產能20000片/月。推薦芯海擇優建設共性技術平臺體系,推動國產芯片在電力、軌道交通等關鍵工業領域的應用驗證和推廣落地,目前已帶動國內 210 余家芯片企業進入央企相關應用場景。 2.第三代半導體:在材料生長方面,晶格領域已完成液相法SiC單晶生長爐的設計制造,10臺設備已到位,初步實現6英寸單晶生長;中博芯在6寸Si上GaN已實現4μm厚的無裂紋外延生長,異質結構的遷移率達到1940 cm2/Vs,方阻347Ω/sq;材料加工方面,完成6英寸SiC單晶材料全自動磨削設備部分關鍵技術設計、結構設計,進行外觀設計和機加工藝設計和裝配工藝設計。器件開發方面,優稼科技3.5GHz和4.9GHz兩款GaN功放芯片完成了第一次流片及注塑封裝,并通過1000h高低溫可靠性測試。 |
58 | 加快推進新型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生物前沿技術突破和轉化應用,研究制定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新型疫苗、新冠抗體藥物等創新藥械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擴區,加快國藥北京生物新型疫苗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開工,推動科興疫苗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北京市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的工作任務與分工》已會簽發布,并有序推進相關工作任務。已開展CGT領域品種和平臺組織遴選工作,積極服務科學家成果轉化工作。 2.創新藥項目已完成對社會公開征集和形式審查,將提交審評中心,開展函評和技術專家現場審評。研究建立第三批“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已通過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審議。 3.持續跟蹤新冠新型疫苗、新冠治療藥物、診斷試劑進展,第一批新冠疫苗、藥物、診斷試劑的產品研發等8個項目經費已撥付。組織第二批新冠疫苗、診斷試劑的產品研發等3個項目,正在形成報告,擬提請預算編審會審議。密切跟進華輝安健等重點項目研發及生產工藝轉移、產能保障等進展動態,按周報工作周報。推動京東方知微生物全自動核酸擴增分析儀獲批上市。 4.推進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支持基因編輯、高通量篩選等具有國際引領水平的第三方服務能力建設,總計4個項目,擬提請預算編審會審議。 |
59 | 優化高精尖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動態調整細分產業發展方向,圍繞細分產業,實現每個領域“一本實施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支產業基金、一批重大項目、一組重點承載區域”。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設立了北京市科技服務業“雙百”工程聯席會,靳偉副市長擔任召集人,包括市人才工作局等46個成員單位,聯席會辦公室設在我委。聯席會辦公室將“雙百”工程分解細化成97項工作任務,形成了《北京市科技服務業“雙百”工程實施方案任務清單》,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分工,明確年度目標、責任到人,并報送相關工作進展。 |
60 | 推動小米汽車制造工廠、衛藍新能源固態電池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支持北京奔馳提高產能、投放新能源產品。完成理想汽車制造基地工廠改擴建,確保設備順利進場安裝調試。支持北汽集團等傳統車企轉型升級。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房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推進理想汽車芯片國產化替代工作,會同理想汽車梳理待國產化芯片清單,已形成8款芯片榜單向社會發布,并組織開展榜單評審工作。圍繞理想汽車提出的SOC、MCU、電源與功率類、模擬類、通信類、存儲類六大類芯片替代需求,組織理想汽車分別與地平線、芯洲科技、奕斯偉、東土科技、國科天迅、紫光芯能、君正、兆易創新、圣邦微等12家芯片企業進行了對接,并積極推進樣品評估工作。跟進衛藍新能源一期項目在房山區的建設,預計2022年10月完成建設,2022年底實現整體搬遷。 |
61 | 建立普惠、精準的企業服務機制,分層分類提高創新企業服務能力。制定領軍企業旗艦計劃,打造10家以上旗艦企業,新建10個產業協同創新平臺。落實獨角獸企業服務行動工作方案,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政策,培育更多硬科技獨角獸、隱形冠軍和科技領軍企業。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1.實施科技型小微企業關鍵技術創新支持項目,擬給予1400余家符合條件企業1.7億元支持。 2.為獨角獸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三季度調研企業30家,累計為企業協調訴求74項。截至目前,會同各有關部門共舉行政策助航、技術助航活動共4場,惠及企業100余家。 3.研究起草北京市創新聯合體組建工作指引,提出相關支持措施;同時制定了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工作機制。率先支持小米、兆易創新等7家領軍企業牽頭實施“強鏈工程”。推薦小米集團牽頭試點組建全國首家國家級創新聯合體(“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已在科技部的認可支持下于7月30日正式啟動運行。 4.在推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方面,起草形成“一企一策”引導方案基礎上,就企業科技創新戰略等與部分重點平臺企業進一步研討對接,引導平臺企業積極參與開放應用場景、凝練技術創新戰略,支持企業增強底層、核心技術研發布局,梳理企業核心需求并研究支持舉措,已形成“1+N”平臺企業科技創新升級行動方案。委主要領導已兩次召開專題會研究。目前,正在按研究意見對“N”個企業的具體方案進行深化完善,將抓緊完善后報市政府。 |
62 | 制定實施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方案,用好“北京學者”“智源學者”“科技新星計劃”等一攬子人才計劃,不斷提高人才的高度、寬度和厚度。 | 市人才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啟動2022年新星計劃申報工作,并組織了3場政策宣講會。高聚工程實施細則已經通過委行政辦公會審定,按照人才工作局要求,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 2.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截止2022年9月底,共組織策劃“星光璀璨、筑夢北京”科技人才交流活動38場,平均每周1-2場?;顒又攸c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科技冬奧、檢測檢驗、科技政策等領域,邀請行業大咖、領軍人才、科技新星等作為主講嘉賓,開展大咖講堂、學術交流、政策宣講、走訪調研、戶外拓展等不同類型的活動,共約2600余名科技人才參加。 3.智源學者。結合智源重點任務開展情況,在相關領域內進行智源學者遴選。目前智源院已于第三季度完成遴選三位。 |
63 | 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 市人才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修訂并發布新星計劃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增加舉薦制。高聚工程實施細則已經通過委行政辦公會審定,按照人才工作局要求,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 2.完成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和工程系列技術經紀專業職稱申報工作(8月11日-9月6日),進入形式審核階段。 |
64 | 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用好“包干制”等政策機制,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 市財政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持續推進市自然基金專項包干制試點工作,開展試點成效調研。 2.研究制定《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經費使用“包干制”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已完成合法性審查,待行政辦公會審議。 3.按照《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建設資金支持合同》,以項目包干形式支持石墨烯研究院發展,有序推動機構建設、人才引進培養、科技攻關等工作開展。 |
65 | 依托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以“大科學裝置+大科學任務”等模式,集聚一批站在國際科技前沿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才局 | 1.依托新型研發機構已引進科研人員216人(含雙聘2人),其中海外引進54人,具體包括: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學者1人,PI或學術帶頭人或研究員等級別的科技人才37人、副研究員等級別的科技人才16人、青年科技人才14人,助理研究員21人,在站博后27人,工程師類人才20人,轉移轉化人才8人。 2.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服務國家科技戰略和支撐科創中心建設,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重點內容和安排。 |
66 | 加大青年人才等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建立早期發現和跟蹤培養機制,完善全鏈條培養制度,擴大青年項目支持規模,支持青年人才承擔更多科研任務。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才局 | 1.完成2022年新星計劃申報工作,并組織了3場政策宣講會。 2.接收2022年度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910項,較上年度增長13.3%;經初步審查,878項進入通訊評審。 3.接收2022年度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157項,經“三審一定”,擬資助30項。 4.編制形成“杰青學術之旅”工作方案,完成組織籌備工作,待疫情平穩后組織開展。 5.形成青年人才長周期調研報告。 |
67 | 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推動校企合作,搭建培養平臺,打造高精尖產業發展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隊伍。 | 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完成2022年工程碩博士招生工作,并上報企業導師信息。啟動2023年招生工作,組織企業與高校開展推免生遴選工作。 |
68 | 深入實施“朱雀計劃”,加快引進國際律師、知識產權人才、項目經理、產業投資人、技術經紀人等多層次人才。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才局 | 1.截止至2022年9月,朱雀人才項目工作專班初試585人,通過初試97人,通過復試34人,目前10名朱雀人才完成入職。舉辦朱雀人才沙龍活動,交流科技前沿焦點,深入探討朱雀體制機制創新路徑,分享工作體會等。 2.面向國內外專利代理機構、知識產權從業人員舉辦涉外知識產權交流活動,為引進知識產權相關人才提供了良好交流和發展環境。 3.推動北京技術市場協會聯合國外機構史太白針對技術經紀人開展了關于產業分析、技術轉移方法解析、專業服務方向理論與實踐等中級培訓班。 |
69 | 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培養造就更多勇于創新突破、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鼓勵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高聚工程實施細則已經通過委行政辦公會審定,按照人才工作局要求,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 2.積極通過孵化器等,征集近400個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推薦參加中關村論壇、雙創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強化典型創新創業案例宣傳與推介,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 |
70 | 廣泛開展科普活動,辦好科技周、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8月20日至27日,以“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為主題的2022年北京科技周在城市副中心綠心公園成功舉辦。室內主題展以“創新發展、北京爭先”為主線,重點展示人工智能芯片、腦科學、雙碳、元宇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成果。室外設置“創新之城”“雙奧之城”“綠色之城”“魅力通州”四個展區,借助VR、虛擬現實、三維視覺等技術,通過創新發明成果、科普基地展教具、冬奧互動體驗等具體內容, 8天共接待了300余團體,共展示了300余個展項,舉辦了6場科普活動,累計受眾6萬人次。云上科技周同步上線,設置了云展廳、精彩展項、直播等欄目,實現線上“看展、聽展、問展”,讓公眾足不出戶了解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樂趣、感知科學精神。線上累計訪問量100萬人次。 |
71 | 落實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完善支持政策。制定城市超級算力中心工程實施方案,加強算力統籌,建設超級算力中心。推動車聯網、政務專網、工業互聯網等設施深度覆蓋,加快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級。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 | 1.“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平臺”新建700P算力核心設備已完成到貨安裝,實現部分算力和存儲服務供給,正在開展平臺整體組網調試與驗收工作。目前完成機房整體網絡布線、服務器部署等方案設計,預計年底前實現總算力規模達1000p。 2.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發布用于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邊緣計算節點(MEC)設備研制榜單,完成評榜工作,已與優勢單位簽訂任務書,完成撥款; 3.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領域在京優勢單位開展智慧物流研究,完成了智慧物流全要素數字孿生建模的模型組裝、模型融合、模型驗證,刻畫了“幾何-物理-行為-規則”多維特征的智慧物流機器人數字孿生多維模型,以及完成了具備獨特的柔性底盤設計的貨架到人機器人的研究和貨箱到人機器人本體的設計和構建。 |
73 | 推動構建基礎軟硬件技術體系,發布“長安鏈3.0”“悟道3.0”,加強市場化合作,拓展應用范圍。組建數字經濟標準委員會,研究制定數字化技術在產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應用所需要的各類標準。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市場監管局,海淀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人工智能方面:推動“悟道2.0”大模型更新迭代,悟道CogView2文圖生成模型的圖像生成達到真實拍攝效果,CogVideo模型可以根據文本生成高質量視頻,模型由文本生成圖像和視頻能力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發的FastMoE技術自開源以來,已有阿里達摩院、華為泊松實驗室、網易伏羲實驗室、鵬城實驗室、之江實驗室、國家并行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多家研究機構進行使用。 2.區塊鏈方面:發布長安鏈2.3版本,持續提升安全性、適配性和整體性能。優化長安鏈核心引擎,開發中繼跨鏈功能,完成跨鏈交互模塊、跨鏈管理模塊、請求管理模塊等功能的開發。自研高性能共識算法,研發完全支持國密的底層加密通信組件,實現長安鏈網絡節點之間的雙向國密安全傳輸層協議通信,支持國密硬件加密機,保障底層數據通訊安全合規。 3.推動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編制智能網聯車載芯片標準化需求調研報告,召開專家研討會完善報告。完成大綱的細化以及標準需求項目調研問卷的發放,課題組內進行任務分工討論,開展素材稿收集工作,與相關參編單位討論并合稿。 |
74 | 發布20個重大應用場景,圍繞智慧醫療等領域,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加速VR/AR等前沿技術全域應用。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根據《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建設工作組織實施方案》,面向市級部門、各區、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領軍企業等征集應用場景。按照產業及應用領域進行分類梳理,相關領域專家評審,形成擬發布的30個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其中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市海淀醫院等發布的智慧醫療領域場景及多個使用VR/AR等前沿技術場景。目前已通過委內行政辦公會審議,擬于近期報送市政府審議。 |
75 | 完善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功能,加快數據匯集、流通,探索數字隱私保護基礎制度與標準規范,開展數據確權、評估、定價、交易,構建數據資產產業鏈。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市金融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商務局,北京證監局 | 加快長安鏈技術攻關,持續迭代優化數據交易平臺。研發完全支持國密的底層加密通信組件、高性能抗量子密碼模塊等,進一步提升數據全生命周期鏈上管理和面向多領域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能力,為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數據的安全管控和有序流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76 | 高標準建設信創園一期、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等數字經濟標桿項目,培育數字驅動的未來標桿產業。建立數字經濟領域標桿企業庫,遴選培育50家左右具有發展潛力的標桿企業。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石景山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支持信創園重點企業統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多語言跨平臺兼容集成開發環境研制,提高國產軟件質量和互操作性。目前已完成相關技術驗證;開展集成開發環境軟件研制及架構設計;支持 Python/Java 編程語言的開發、構建、調試,支持智能編輯、語義補全、語法高亮、重構支持等;完成龍芯、飛騰、申威跨平臺代碼遷移. 2.推動安邁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高成長潛力企業進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 |
78 | 完善產業集群推進機制,加快打造區塊鏈、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擴展現實和超高清顯示等產業集群。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區塊鏈方面:與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長安鏈在金融領域、司法存證等領域的應用。 2.人工智能方面:支持智源研究院建設創新中心,目前已建14家創新中心,孵化加速了脈沖視覺、瑞萊智慧、智譜華章等10余家AI創新企業,為北京儲備了一批AI企業后備力量。推動“悟道”大模型產業生態建設,與美團、快手、OPPO等企業合作,在科技冬奧、生活服務、短視頻、智能問答等領域加速應用落地,已形成“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美團智能客服、OPPO智能問答系統等一批典型應用案例,賦能各行業智能化發展。 3.協調組織在京的頭顯整機企業和光學模組企業與中關村精雕智能制造加工平臺對接交流。 |
81 | 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推動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人民銀行數據中心等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在京落地。 | 市金融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西城區政府 | 1.6月,正式印發并落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 2.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情況。梳理分析金融科技投融資細分領域,研究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走向和研發現狀,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布局。 |
84 | 深化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及監管,培育并發布更多試點項目。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相關試點。 | 市金融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 | 配合市金融監管局和人行營管部積極推動第四批項目入箱,深入推進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作。積極篩選推薦優質金融科技項目入箱,做好入箱項目的后續服務和宣傳工作。啟動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創新和應用儲備項目征集和課題組織凝練工作。 |
86 | 推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申創,幫助科技型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 市金融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 | 配合市金融監管局、人行營管部加強與人行等國家部委對接,持續優化中關村科創金融試驗區總體方案,爭取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 |
92 | 豐富數字消費,在王府井、西單、國貿等地區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推出一批AR虛擬試穿、VR虛擬購物等體驗式消費應用場景。 | 市商務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根據《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建設工作組織實施方案》,面向市級部門、各區、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領軍企業等征集應用場景。按照產業及應用領域進行分類梳理,相關領域專家評審,形成擬發布的30個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其中包括多個使用AR/VR技術的智慧消費場景,基于全域虛擬現實融合的智慧商圈場景建設、基于增強現實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場景建設、5G+8K超高清融合場景建設、基于元宇宙的首鋼工業遺產保護場景建設等。目前已通過委內行政辦公會審議,擬于近期報送市政府審議。 |
105 | 在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批全產業鏈開放政策舉措,落實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實施方案。在人才服務、國際收支、跨境貿易等領域推出全環節改革開放舉措。 | “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才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市商務局,朝陽區政府 | 一是印發實施《北京市支持外資研發中心設立和發展的規定》,認定英特爾、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資企業為本市首批外資研發中心,并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投促中心、中國歐盟商會等多家單位,舉辦6場線上+線下政策宣講會,吸引百余家外資企業和機構代表參會。二是支持新型研發機構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召開“第二屆人多能干細胞研究與治療國際研討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召開“2022年智源大會”。三是支持第三方保藏平臺建設,目前該平臺已獲得中國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許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發布后北京首家通過保藏審批的第三方樣本庫。四是面向相關孵化器開展外籍人才來華工作許可辦理政策宣傳4場,促進具備條件的孵化器為外籍創業者辦理工作許可。舉辦6次“引領類標桿型孵化器”“培育類標桿型孵化器”等支持政策宣講會,約500余家企業機構參加。 |
115 | 高水平辦好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持續探索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辦會新機制,提升展示交易功能,擴大國際影響力。 | 市商務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金融監管局,市貿促會,西城區政府 | 2022中關村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共享未來”,計劃主會場設在國家會議中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等設立分會場。設置論壇會議、技術交易、展覽展示、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六大板塊,共130余場次活動。正在穩步推進各項籌備工作。 因近期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按照9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相關要求,經執委會慎重研究決定,原定于2022年9月22日至27日舉辦的2022中關村論壇延期舉辦,已于9月15日發布公告。中關村論壇各板塊、各相關活動將整體順延。 |
118 | 推動實施北京市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探索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支持設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基金,鼓勵引導更多優質企業穩妥有序“走出去”。 | 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外辦,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金融監管局,市國資委 | 依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開展“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項目征集。支持本市創新主體利用國(境)外應用場景促進技術迭代、產業升級,提高海外優質資源配置能力,帶動“北京標準”“北京智造”和“北京服務”走出去。該批次共征集59家單位申報,下一步擬根據專家評審、查重、資金撥付前審計結果對一批創新主體提供支持。 |
133 | 深入推進智慧城市“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大數據平臺、空間圖、算力設施等服務能力,推進空間計算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工具庫研發和應用,加快各領域感知體系建設和城市碼應用,推動水務、城管、應急等領域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水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應急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公安局 | 1.依托智源研究院智算平臺,支持建設“AI芯片生態實驗室”,形成AI芯片測試基準,構建AI芯片測試平臺,開展AI芯片多維度綜合評測,推動國產AI芯片適配及生態建設。 2.空間計算操作系統2.0海淀區百萬平米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城市脈搏-中關村西區、園區脈搏-東升科技園區、商圈脈搏-華熙Live三個試點完成進度均已達到100%,全部處于試運行階段并移交至使用方。目前,正在根據客戶需求進一步升級鞏固。 3.完成基于微型光譜傳感技術的排水管網水質監測終端的研制和定型,可實現排水管網實時連續的原位水質監測。 |
137 | 推動全域應用場景開放,發展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城管、智慧網格、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應急、智慧消防等,形成示范效應。打造智慧北京稅務,推進“以數治稅”。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總隊,北京市稅務局 | 1.根據《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建設工作組織實施方案》,面向市級部門、各區、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領軍企業等征集應用場景。按照產業及應用領域進行分類梳理,相關領域專家評審,形成擬發布的30個北京市第四批應用場景。其中包括智慧交通及智能運輸領域,數字城市及智能治理領域,數字民生與文旅商圈領域,綠色低碳與智能制造領域等應用場景。 2.開展干旱-大風-森林火災、大風-暴雨-冰雹兩類耦合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常態化監測試運行,完成物聯網網關產品功能研發,推動異構傳感器接入融合的功能性能測試。開展北京市通州區暴雨-內澇蔓延模擬和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鏈分析,完成暴雨-內澇災害鏈模型建設。 |
173 | 提高12345市民熱線接通率,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進一步提升群眾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推動接訴即辦數字化轉型,應用“悟道”等人工智能平臺,提升智能應答、智能分析水平,提高超大城市治理的靶向性、精準性。 | 市政務服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 1.支持智源研究院基于“悟道”大模型為北京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研發智能問答系統,提高與市民交互的效率及精準度。 2.健全委內接訴即辦工作領導機制,持續做好《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學習培訓。加強工單梳理,對近三年的工單訴求開展系統梳理,制定企業群眾訴求辦理目錄和退單目錄并按季度更新。 3.印發實施《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2022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持續推動我委接訴即辦和政務服務水平實現新躍升。 4.截至9月22日,市中心共向我委派單182件,其中接單87件(回函答復54件、剔除考核33件),退單95件??傮w“三率”數據為:響應率98%、解決率94%、滿意率97%,其中2月份、6月份在市屬機構訴求辦理情況考核中排名第一。 |
184 | 落實部市合作框架協議,研究制定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推進平谷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開展智慧農業創新工場試點。深化政企研“金三角”合作模式,發揮京瓦中心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生物技術、營養健康等領域取得一批研發成果。舉辦世界農業科技大會。 | 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平谷區政府 | 支持北京中育種豬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奶牛中心等創新資源落地平谷,重點在基因組育種技術創新,育種芯片自主研發等方面開展攻關,形成具有源頭性領先優勢的畜禽種業科技成果。開展設施有機生產綠色生防技術研究與示范,建立起不同作物的高效全程綠色防控關鍵技術體系,為京郊設施農業產品質量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 |
226 | 實施“文化+”融合發展戰略,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商貿等融合發展,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豐富小劇場、脫口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演藝形式。開展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文化領域應用場景示范,打造更多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培育一批辨識度高、穿透力強的獨創文化品牌。加強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生產。 | 市委宣傳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資中心,市金融監管局,市商務局 | 圍繞東城“文化金三角”建設、大運河保護文化傳承等重點項目建設,與東城區科信局、通州區科委等相關部門共同形成2022年重點區域文化科技場景清單,其中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項目占比過半。目前已形成重點課題庫。 |
229 | 大力發展北京優勢占先文化新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開展年度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認定管理,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推進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試點項目落地,推動文創園的集約化、多元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 市委宣傳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資中心,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廣電局 | 9月14日,科技部、中宣部共同啟動第五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評審工作。 |
261 | 實施第三批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型醫院。加強生命科學和臨床研究,推動醫藥健康協同創新,提高醫院科技創新帶動能力,促進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 | 1.截至目前推動我市18個診斷試劑和設備獲批上市。 2.“首都臨床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及轉化”專項已對社會征集并組織技術專家評審。 3.已完成“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專項征集課題的技術專家評審工作,形成了評審結果的報告,報委主任辦公會。
|
296 |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認真落實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中心組集中學習6次,聆聽了專家教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和中關村園區建設等講解,傳達學習了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并進行深入研討。 2.區分問卷調查、上門調研、梳理匯總情況三個階段,扎實開展干部職工思想狀況專項調研,認真梳理匯總相關問題,深入剖析原因,研究解決辦法。 3.分級分類組織開展黨員培訓。 4.為黨員干部購買了《治國理政》(第四卷),積極開展研讀學習。 |
297 | 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切實把建黨百年慶?;顒邮斋@的寶貴精神財富轉化為前進動力。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張繼紅書記帶頭為全委處以上領導干部講黨課,集中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分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動員全委更加奮發有為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躍升。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上黨課。 2.從嚴落實黨組和分管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黨建)責任,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分管領域黨建工作情況匯報,督促落實。 3.結合召開委機關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黨組書記張張繼紅講話,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暉報告合署辦公以來黨建工作情況,選舉產生第一屆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增進全委融合交流,進一步增強全委凝聚力戰斗力。 4.召開委系統支部書記例會,引導黨支部書記進一步分析形勢、更好地履行使命職責、推動工作落實,帶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更好地發揮作用。 5.廣泛開展“我為創新獻一計”活動,激發全委干部職工的集體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凝聚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力量。 6.結合我委對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開展的宣傳與學習、召開2022年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工作會議與第一代黨員代表大會等工作,發布相關信息10條。 |
298 |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持續推進中央第六輪巡視、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此項工作已完成。 |
299 |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市政協提案。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按期完成本年度243件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其中主辦81件、會辦160件、部門參考2件。 2.完成市領導領銜的2件重點黨派提案的辦理和答復工作。 3.向市政協提案委報送2022年度市政協優秀提案3件。 4.向市政府辦公廳報送《關于市十五屆人大建議、十三屆市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總結》 |
305 |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把時間和精力更多用在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上。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服務保障委主要領導赴智源院、微芯院、量子院、通研院、清華大學、友誼醫院、安貞醫院、同仁醫院、生命園、東升科技園、華輝安健、銀河航天、賽諾根、永泰生物等研究機構、高校院所、園區、企業調研近30次,協調推動解決創新主體關心的問題。 |
306 | 完善抓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和考核體系,健全專班推動工作機制,嚴格績效考核管理,進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務水平。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梳理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涉及我委的69項工作任務、全委日常履職事項31項,明確委內責任分工、年度工作目標,并按要求推進落實,每季度梳理工作進展。截至9月底,共計辦理市委市政府督查件380余件。 |
309 | 推動“局處長走流程”專項活動向全人員、全領域、全環節拓展深化,認真查找和解決政策落地痛點難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圍繞中關村1+5資金項目申報,主管委領導和各主責處室負責人帶頭以企業辦事人員身份體驗項目立項評審填報流程,對系統功能、項目申報便利度、智能化提升方面提出了多項改進建議。經過系統改進,申報流程進一步優化、申報效率進一步提升,創新主體填報負擔明顯減輕,得到了創新主體的肯定。 |
310 | 優化政府機構職能體系,推進科研、培訓療養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 | 市委編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 | 此項工作已完成。 |
312 | 始終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厲行節約,嚴格控制政府機關運行成本。深化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成本績效管理拓展到區、到街道(鄉鎮),加強重點領域成本績效分析,持續推進保障城市運行的公共服務領域降本增效,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市級財政統籌,提高區級財政管理能力。 | 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組織開展《科技軍民融合統籌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政策事前評估工作,從政策可行性、必要性、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等5方面進行評估,確保財政資金分配決策的科學性、公開性和公正性。 2.對委所屬事業單位2022年追加預算的58個項目的績效目標申報表進行審核,為預算的申請、執行以及績效監管打好基礎。 3.組織開展我委2022年預算項目的績效運行監控工作,共計監控項目126個,金額合計564,378.99萬元。通過績效監控工作,一方面各單位分析重點項目階段性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其預期績效的可實現性,加強預算執行監督,主動推進項目實施進度,確??冃繕巳缙诒Y|保量實現;另一方面,對偏離績效目標的項目進行原因分析,查找項目執行中資金使用和業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及時彌補管理中的漏洞,糾正績效目標執行中的偏差,合理調整績效目標表。 4.落實市財政局《關于加強2021年財政收支管理的通知》(京財預[2021]1902號)的要求,分兩批將已完成結余經費退款流程的146個項目的結余資金,共計3320.996874萬元退回市財政局。 |
315 | 建設學習型政府,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和專業化能力。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組織舉辦2022年新入委干部入職培訓班,按照“集中培訓、部門培訓、崗位實訓”三個階段進行培訓,52人參訓;細化形成2022年干部教育重點培訓計劃具體落實方案;抓好在線學習督學促學。 |
316 |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繼續精文簡會,持續為基層減負。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圍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情況持續開展監督檢查,加強常態化作風督查,在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組織開展節前廉政教育和檢查提醒,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公車使用等情況開展督查檢查;在重大科技項目招標、獎勵、經費預算管理、職稱評審等方面持續開展監督。 2.根據發文計劃做好過程管控,壓減一般性文件,嚴控公文數量;邀請市政府辦公廳同志并組織我委辦公室公文骨干為新入職公務員進行公文寫作培訓,在日常工作中,嚴把公文審核關,著力提高公文質量。堅持合并、精簡、簡短原則,切實加強會議統籌,控制會議規模,縮短會議時間,提高會議效率。 |
317 | 層層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1.高標準抓好巡視組反饋的67個具體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已完成43個問題整改,形成73項制度成果,各項整改任務正在按照整改工作方案積極推進。 2.落實《市科委、中關村 管委會黨組、黨組主要負責人、黨組成員和其他領導班子成員2022年度落實全面 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任務安排》,各基層黨組織參照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任務安排,已完成本級黨組織任務安排的制訂工作。 3.印發《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實施方案》,明確5個方面29項重點任務,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4.2022年以來累計報送輿情報告190余期、1800余條信息,其中有43條被市兩辦采用,為決策部署提供參考依據。第三季度圍繞2022中關村論壇延期舉辦事件,開展監測預警、分析上報、應對處置等工作。 5.持續推進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意識形態風險點的研判和風險排查,并加強防范輿情風險管控;提請黨組會審議研究2022年上半年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開展情況;組織我委新入職干部開展意識形態專項培訓,積極參加全市輿情引導和輿情應對培訓、骨干網評員培訓等。 |
320 | 強化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 各部門,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 跟蹤督查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從嚴從實抓好整改落實。配合駐委紀檢監察組,對委系統三家單位開展駐點監督檢查。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檢查50余次,在重大科技項目招標等方面開展監督40余次。開展專題警示教育2次,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20余次,處分2人,組織處理4人,全委通報2次。 制定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23條措施”,加強對干部隊伍建設統籌謀劃。開展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五個一”系列活動,上好廉潔從政“第一課”,舉辦委系統新入職干部培訓班。制定2022年上半年首都發展重點任務監督發現問題清單,嚴格落實整改任務。 制定審計工作方案,配合市審計局審計組開展國際科創中心重點項目推進及資金投入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完成2020年度所屬單位財務審計工作;正在推進所屬單位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 完善我委內部控制工作方案,規范公務用車管理使用。開展我委預算等管理制度修訂工作,已形成制度征求意見稿。對預算項目開展符合性審查工作,推動各預算責任處室在符合性審查前完成查重工作,實現應查必查。召開預算編審會1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