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 全國首個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落地北京 |
|||
|
|||
昨天,市金融監管局發布消息,近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同意,在北京市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并啟動認股權登記和轉讓綜合服務(簡稱“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這也是該項綜合服務在全國的首個試點。試點將通過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探索破解早期科創企業融資難題,進一步拓寬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 認股權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 根據批復,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將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法定私募證券交易場所的功能定位和基礎設施,依法合規、積極穩妥建設認股權的確權、登記、托管、結算、估值、轉讓、行權等一系列綜合服務的試點平臺。市金融監管局表示,試點將著力暢通認股權全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環,更好地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所謂認股權,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選擇權。比如一家科創企業拿到投資機構資金的同時,要按約定給投資機構一個選擇權,即在未來某一時期,投資機構可行使該選擇權,認購企業一定數量或金額的股權。 企業投身科技創新尤其是早期科創,成長空間巨大,但同時也面臨更高風險。通過認股權,科創企業出讓部分未來可能的股權溢價,從而獲得“友好資本”的資金支持,可以更加順利地跨越創業初期融資難關。對投資機構而言,拿到認股權就可以在企業未來進行股權融資時,行權成為企業股東,或將認股權轉讓給第三方變現。投資機構拿到認股權,就相當于持有了一個風險“緩沖墊”。 近年來,一批金融機構、私募基金、地方金融組織紛紛探索使用認股權這一金融工具,進行投貸聯動、股債聯動試點。認股權已逐漸成為科創型中小微企業拓寬外部股權融資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向更多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重要金融工具。 綜合服務試點激活投貸聯動 不過,國內認股權仍面臨著缺制度、缺平臺、缺生態等諸多發展“痛點”,直接影響著金融服務科創的效果。 據專業人士介紹,制度層面,對非上市科創企業認股權的有效性及合法性,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交易層面,認股權缺乏規范的二級市場提供公允估值、價格發現、有序合規流轉等金融基礎設施服務,造成不少機構的認股權只能到期作廢。生態層面,認股權業務的生態體系還較為薄弱,各種中介服務嚴重匱乏,投資機構也難以介入,直接影響認股權業務的健康發展。 以認股權業務份額最大的商業銀行為例,目前全國90%的銀行都在嘗試“投貸聯動”支持企業科創,具體形式就是“認股權+貸款”。但投貸聯動也面臨一大難題,即“貸”容易,“投”很難,銀行輕易不敢認購股權。如果沒有二級市場,認股權都積壓著無法變現,最終也就讓“投貸聯動”失去了聯動意義。 “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解決科技金融的一大痛點?!北本┕蓹嘟灰字行目偨浝沓删叛惚硎?,在北京“兩區”建設和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政策框架下,北京率先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對規范認股權業務發展,支持以投貸聯動、股債聯動為核心的科創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破解早期科創企業融資難題,都具有重要的“破冰”意義。 兩個重磅試點相繼落地北京 作為首都,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眾多資本市場專業服務機構和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北京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2020年12月,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北京率先開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打通資本循環的堵點,吸引耐心資本為科技創新加速。如今,北京再次在全國率先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具有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同等的分量和意義。 據介紹,試點將搭建持牌、權威、專業的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臺,為開展認股權業務的市場參與主體提供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登記、轉讓等服務,推動各類資本向科創企業生命周期早期階段延伸服務,為首都特別是中關村科創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成九雁表示,試點平臺還將強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本市場金融科技保障,建立健全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地方業務鏈與中國證監會監管鏈的掛鏈對接,建立向中央數據庫實時報送業務數據等體制機制,為央地金融監管部門實時動態監管和穿透監管,提供有效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保障。(記者 孫杰)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