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促成首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解企業燃眉之急 |
|||
|
|||
“過去從高校獲得技術專利許可至少需一年,如今從雙方啟動協商到協議簽訂只需半個月,沒想到還是‘零門檻’?!北本└咝录夹g企業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毅說。 近日,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以“零成本”從首都師范大學獲得專利“階梯加熱紅外熱破技術測量厚度的方法”的使用許可:公司在一年內可免費使用該專利技術,一年后再開始支付第一筆專利許可費用。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費”這項新政策,該團隊已迅速基于專利技術開展新一代產品研發,步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這是北京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試點的首例。 “‘先使用后付費’改革試點主要是為解決中小企業使用高??萍汲晒媾R的渠道不暢、許可費用高等問題?!北本┦锌莆?、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說,該模式將代替此前“一次性買斷”的“先付后用”模式,降低成果轉化門檻。 北京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量多、發展速度快、技術創新需求大,理應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但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現狀看,中小企業還不是承接科技成果的主體。 首師大科技處處長兼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唐舜說,過去成果轉化存在合作機制不穩定、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暢、成果估值手續多、定價難、效率低等堵點痛點,不僅使高??蒲谐晒弧笆唛w”、無法充分發揮價值,也無法滿足中小微企業轉型階段對高質量技術供給的迫切需求,制約了科技企業發展步伐。 瞄準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痛點,近期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會同多部門共同制定《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鼓勵高校院所通過許可方式轉化科技成果,授權中小微企業先行使用,同時約定后續收益,降低雙方合作門檻,促進高質量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業流動,更好發揮中小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 唐舜說,政策還引入擔保機制,幫企業承擔成果轉化風險,也保障高??蒲袌F隊權益。(記者 張漫子)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