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戰略協議在京簽約 豐富融資渠道并擴大股權投資規模 |
|||
|
|||
11月1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與通州區人民政府、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簽署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首次與地方政府合作簽約,將為助力我市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新增量、新動能發揮積極作用。 通過戰略協議的簽署,三方將依托各自資源優勢,圍繞促進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目標,加大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快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梯隊培育,不斷豐富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運用市場化手段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規模,共同推進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強通州區優質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優先支持鼓勵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投資的優質中小企業和子基金合作機構在副中心落地,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專精特新”企業服務主陣地,努力打造三方合作服務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新典范。 簽約儀式后安排了專精特新投資項目路演環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高精尖產業領域,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在線參加投融資對接項目路演,經緯中國、IDG、源碼、達晨等22家國家中小基金的子基金管理機構負責人參加線上路演對接,為后續投融資合作奠定了基礎。 目前,北京市已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3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88家,國家級“小巨人”數量均位列全國各城市之首。我市專精特新企業整體表現出“高精尖、高研發、高成長”特點。超三成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高于20%,超四成核心技術產品填補國際國內空白,超五成核心產品屬于關鍵領域補短板,近六成研發費用占比在10%以上,近七成企業與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配套,近八成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近九成企業研發人員占比20%以上,已成為北京市眾多產業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和骨干力量。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的指導下,由15家股東單位共同發起,于2020年6月22日成立的公司制母基金,注冊資本為357.5億元人民幣。國家中小基金圍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目標,致力于用市場化手段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規模,通過投資子基金和直接投資部分優質項目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是國家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